![]() |
地外文明与远古文明 |
| |
|
|
点评
有一阵不能登录。换了一台电脑才好。前一台电脑里查出不少木马程序,技术处的兄弟帮忙扒出来一些特别的来源,够黑的。全部清理完毕才换回来。
评分 | ||
|
||
评分 | ||
|
||
点评
新设计的桩基础加固方案科学减少数量70%以保护旧有基础结构,维持了历史建筑的原始状态。门窗破损则是凿掉破损伤口,用同尺寸的历史同类木料嵌入替代,经统一打磨、上漆后安装回原位。
在古建复原和修缮中,这些文物与文献依据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参与过的某项目,就是要设置地下车库的,考古全程跟踪保护;某项目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保护,
评分 | ||
点评
反面教材也不少,例如把春秋战国的齐长城改建“修复”为明代形制,因为看上去雄伟壮观值回票价。可惜,那会儿还玩不了大量石材平整加工,玩不起海量烧砖成本。这一点倒也是扒皮欧洲伪造所谓古文明石构建筑的切入点。
近年来,还是有一些富商出资保护迁建了一些古建与家具,例如一线都市某些酒店、华东某些古建园区等等,与相关专业负责人闲聊起来,也是为古建保护和商业利益的冲突而思虑的。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日本的古建筑,那也是修旧如新的代表,不论是各地的城堡、天守还是遍地的神社造替。在与东瀛相关专业学会交流的时候,也了解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与资料。
另外提一句,本楼里俺提及的大部分推翻欧洲中心论伪史的内容,也是针对古建修缮保护和建材加工发展史的证据链而推理的。欧洲砖家们伪造古建之所以穿帮,恰恰是根本不知道古代建筑具体形制与工艺而编造的低级笑话。
中华文明圈本来就是修旧如新,一味泥古不化,哪来的建筑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中华古代建筑土木石并重兼收近万年,演化传承有序,也体现在如今古建修缮的基本理念中,包括了保护性,功能性,艺术性等等目标。
今天还和单位的一位老院士午餐时候遛弯闲聊了一下,两个大项目在他手下折腾过,如今俺转行管人了,嘿嘿。
因为政府免费重建古寨,砖木相间,原来的“古”味荡然无存,但村民就此住上了生活设施比较好的房子。那10%没烧掉,仍然住在老房子里的村民,对此羡慕不已。所以,要解决这个矛盾,光靠喊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
过帖说过,也上过图片。贵州镇远报京侗(族)寨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大型古村落,都是木建筑,很漂亮。2014年的一把大火烧毁了古寨90%左右的建筑,政府和文化部门痛心疾首,但村民反而兴高采烈。为什么呢?
还是有不少老建筑保存了下来。老建筑多的地方,往往是比较落后的地区,老百姓要改善生活,就得以新换旧。这是一对矛盾,而有能力达到既改善生活,又能保护老建筑的平衡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對於那些千篇一律的新派建築深惡痛絕,可也無可奈何.改革開放把北京大部分四合院拆了,興高采烈,反倒是有些洋鬼子覺得痛心疾首,四處奔走,希望當官的能高抬貴手,保留這些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
评分 | ||
点评
里面还没有拉结兼具排水功能的木材补强结构,更没有数千年的黄土掩埋保护,哪来的包砖外观?何况当年这一带还是盐碱沼泽地带。
另外顺便吐槽一下,某位考古学者对石峁皇城台砌筑结构与所谓两河乌尔塔庙的对比文章,还是犯了以伪证为鉴的谬误。后者根本是现代产物,踩踏土加土坯,外面包砌土坯,当地还有暴雨气候,下面还有典型的热带盐碱危害。
回诸兄,这位作者科普不错,几个要点也比较突出。天涯的相关楼也算是各见真章了。
真是雄文一篇,值得学习三遍!
这位作者看来也是天涯文明贴的读者
也为铁马兄在刀楼的点评补分。
评分 | ||
点评
感谢楼主继续分享
顺便提一下,所谓天竺石室墓技术传播到广州再北上的言论也是错误的,南亚的石室墓在哪里?断代呢?南越王二代距离楚元王的下葬时间晚了半个多世纪,克石水平还要差一些。那会儿天朝与南越地方的关系还算和谐,呵呵。
评分 | ||
点评
这些欧洲族群及其在美洲、大洋洲等地的移民,有着伪造历史的传统,因为他们在中华的史学概念与历法体系传播到欧洲前,根本没有历法和史学的概念认识。数十年前的二战史,就在身边的抗疫史,都可以成为伪造的对象。
从伪史的逐步扒皮可以发现,所谓西方文明应该是欧洲文明,但这是一个发育不成熟而且畸形的文明,内核还是野蛮的文化本性,就和所谓的岛民心态一样。作为边缘野蛮部落的自卑反而化作欧洲中心论的种族主义思想。
评分 | ||
点评
这部书的效果,在质疑者面前只能是弄巧成拙、欲盖弥彰,这恐怕是原作者万万没想到的。
评分 | ||
点评
补充一下:土坯单词复制时候错误,原文是PDF,格式有点问题。应当是Adobe
评分 | ||
点评
材料是“西方文明”的死穴。
评分 | ||
| |
点评
大大高度重视考古,强调历史的中国话语权,吾辈缺少立论的专业底蕴,扒一下欧米伪史的画皮还是可以玩玩的。包括所谓的阿波罗载人登月。
在关中的那些项目,特别是在长安区域的地下项目,都要报备的。到处是文物。
评分 | ||
小黑屋|Archiver|美言军事网 ( 联系方式:QQ64237762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
GMT+8, 2021-1-27 0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